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交通部关于颁布交通部海区雷达应答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时间:2024-06-26 13:35:1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82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交通部关于颁布交通部海区雷达应答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交通部


交通部关于颁布交通部海区雷达应答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1988年9月23日,交通部

天津航道局,上海、广州海上安全监督局:
为加强管理,切实发挥雷达应答器的助航效能,便利航海人员使用,保证航行安全,现颁布《海区雷达应答器管理办法》(试行),请遵照执行。

交通部海区雷达应答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海区雷达应答器(以下称应答器)的管理,便利航海人员使用,保证航行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交通部门在我国沿海设置的各类应答器。
第三条 各海区航标管理部门是海区应答器的管理机关。
第四条 海区应答器的设置,应按交通部的统一规划、分别轻重缓急、逐步实施。

第二章 安 装
第五条 选择应答器的安装地点,应考虑船舶航行的需要和应答器的有关参数以及航道和周围的环境情况。
第六条 应答器应垂直安装,安装高度应保证其地理射程与设计的作用范围相符、并以作用方向上无遮蔽物为原则。
第七条 安装在灯船、浮标上的应答器,应符合以下各项要求:
1.适应灯船、浮标摇动的影响;
2.具有旁瓣抑制功能;
3.功耗低;
4.天线波束垂直张角大。
第八条 应答器在安装、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振动。

第三章 识别编码
第九条 应答器的识别编码以“划”(——)开始;相邻应答器的识别编码应有明显区别,以便于识别。
第十条 标示新危险物的应答器的识别编码为摩尔斯码“D”(——··)。

第四章 稳压设备
第十一条 应答器的供电部分,应配有稳压设备,其额定功率应大于应答器要求的50%以上;输出电压应稳定在应答器要求的标准值上,且波动应小于5%。
在应答器稳压设备的输入、输出端,均应接电压、电流表。
第十二条 有人看守的应答器的稳压设备,应有整机替换设备。

第五章 管理与维护
第十三条 应答器的管理人员应掌握应答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并熟悉以下各项内容:
1.电源和稳压设备的管理及使用要求;
2.应答器在不同工作状态时,各电压、电流表的有效指示范围;
3.应答器工作的有关技术参数及要求;
4.各项业务报表的填写。
第十四条 有人看守的应答器,应每天检测一次其工作状况;无人看守的应答器,每月检测应不少于一次,或按巡检周期进行。有特殊困难的,管理机关可做出特殊规定。每次检测均应填写《雷达应答器工作状况记录表》(见附件一)。
《雷达应答器工作状况记录表》一式三份。于每月底分别报主管处、区各一份,一份留存。
第十五条 在检测时,若无雷达询问,不能同时逐项测读时、应在二十四小时内的其它时间补测。
第十六条 管理机关应每月两次安排巡检,用船用雷达从距应答器1~5海里的范围开始,至应答器规定的最大作用距离止,对应答器进行扫描检测。搜寻到信号后的扫描时间不应少于五分钟,并填写《雷达应答器工作情况巡检记录表》(见附件二)。
第十七条 管理机关所属船舶凡装有雷达、并具备条件的,在出海执行其它任务时,应对途经的应答器进行观测,并填写《雷达应答器工作情况巡检记录表》。
各船所填写的《雷达应答器工作情况巡检记录表》在回港后应即报送管理机关。
第十八条 管理机关应于每季度末将本辖区内应答器的工作情况汇总,填写《海区雷达应答器工作状况季报表》(见附件三)报部。
第十九条 当应答器的电源输出电压表的读数接近稳压设备所允许的工作下限时,应更换或调整电源。
第二十条 当应答器工作不正常时,应及时检修或更换,但应答器管理人员未经管理机关批准不得开启机壳(包括天线罩)。
第二十一条 应答器发生故障时,应断开电源,填写《雷达应答器故障记录表》(见附件四)。
第二十二条 管理机关应注意收集航运部门对应答器工作情况的反映,逐步改善管理,以提高应答器的工作质量。

第六章 航海通告
第二十三条 新设应答器,在工作前,管理机关应按规定发布航海通告,并报部备查,通告内容应包括:
1.应答器安装地点(包括经、纬度);
2.应答器开始工作时间;
3.应答器工作频段;
4.应答器识别编码。
第二十四条 当应答器工作状况改变或因工作失常必须停止工作时,管理机关应按规定发布航海通告和航行警告,同时报部备查。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一: 雷 达 应 答 器 工 作 状 况 记 录 表
安装地点: 雷达应答器型号 识别编码
--------------------------------------------------------------------
| 时 间 | 电 源 |
|----------------------|----------------------------|
| 时 | 分 | 秒 | 电压(V) |电流(A) |
------------|------|------|------|--------------|------------|
静 默 | | | | | |
------------|------|------|------|--------------|------------|
警 戒 | | | | | |
------------|------|------|------|--------------|------------|
发 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应 答 器 |
------------------------------| 附 记
电压(V) | 电流(A) |
--------------|--------------|--------------------------
| |
--------------|--------------|--------------------------
| |
--------------|--------------|--------------------------
| |
--------------|--------------|--------------------------
| |
--------------|--------------|--------------------------
| |
--------------|--------------|--------------------------
| |
----------------------------------------------------------
用专用设备测试雷达应答器参数记录表
----------------------------------------------------------------------------------------------------------------
| | | | | |
时 | 与应答器间距离 | 工作频率范围 | 接收灵敏度 | 发射功率 | 识 别 码 | 附 记
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 本表每天至少填写一张 填表人:
年 月 日

附件二: 雷达应答器工作情况巡检记录表
船名: 总吨位: 雷达型号:
雷达工作效率: 天线转速: 应答器安装地点:
----------------------------------------------------------------------------------------------------------------------
雷达描扫日期 | 应 答 器 | 雷达量程 | 应 答 器 | 信号保留 | 信号间隔 | 雷 达 |
| | | | | | | 备 注
起、止时间 | 方位/距离 | (海里) | 识别编码 | 时间(圈)| 时间(圈)| 操 作 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应答器方位/距离”一栏中:“距离”对巡检船应包括1~5海里处和该应答器的最大作用距离;对其它船舶,则应按其经过及观测时的实际距离填写。
2.“信号保留时间”,指应答器识别编码在雷达显示器上连续显示的次数(圈)。
3.“信号间隔时间”,指应答器识别编码在雷达显示器上连续不显示的次数(圈)。

附件三: 海区雷达应答器工作状况季报表
主管部门:
现有雷达应答器: 座
其中: X频段: 座 S+X频段: 座
本季新增设: 座
--------------------------------------------------------------------------------------
| | | |
正式工作时间 | 地 点 | 型 号 | 工作频率 | 识别编码
| | | |
----------------|----------------|--------------|----------------|----------------
| | | |
----------------|----------------|--------------|----------------|----------------
| | | |
----------------|----------------|--------------|----------------|----------------
| | | |
--------------------------------------------------------------------------------------
本季撤除: 座
--------------------------------------------------------------------------------------
| | |
撤除时间 | 地 点 | 型 号 | 发布航警时间航海通告(期)
| | |
----------------|----------------|--------------|----------------------------------
| | | |
----------------|----------------|--------------|----------------|----------------
| | | |
--------------------------------------------------------------------------------------
情况统计:
本季: 单位:座·时
------------------------------------------------------------------------------------
计划工作 实际工作 正常工作 故障累计 次数
------------------------------------------------------------------------------------
------------------------------------------------------------------------------------
续上表
单位:%
------------------------------------------------------------------------------------
计划工作 实际工作 正常工作 故障累计 次数
------------------------------------------------------------------------------------
实际工作时间率 正常工作时间率 故障时间率
------------------------------------------------------------------------------------
------------------------------------------------------------------------------------
负责人: 填表人:
年 月 日
实际工作(座时)
注:1.实际工作时间率=--------------------×100%;
计划工作(座时)
正常工作(座时)
正常工作时间率=--------------------×100%;
实际工作(座时)
故障累计(座时)
故障时间率=--------------------×100%;
实际工作(座时)
2.统计时不足一小时的可不计入;
3.故障时间:为①发生故障到排除故障并开始正常工作的时间;
②发生故障到航警发出的时间;
4.航警发出后该应答器即为撤除 本季实际工作时间相应减少;
5.“计划工作”为本季工作计划中的总工作时间(座时);
6.撤除原因应另附详细说明。

附件四: 雷达应答器故障记录表
安装地点: 应答器型号: 安装时间:
----------------------------------------------------------------------------------------
故障发生时间 | 年 月 日 时 分
--------------------|------------------------------------------------------------------
| 电 源 | 应 答 器
|------------------------------|----------------------------------
电表读数 | 电压(V) | 电流(A) | 电压(V) | 电流(A)
|--------------|--------------|--------------|------------------
| | | |
--------------------|------------------------------------------------------------------
应答器专用检测设 |
备检查的情况 |
|
|
--------------------|------------------------------------------------------------------
原因分析 |
|
|
|
--------------------|------------------------------------------------------------------
处理情况及修复时 |
间 |
|
|
--------------------|------------------------------------------------------------------
备 注 |
|
|
|
|
----------------------------------------------------------------------------------------
负责人: 填表人:
年 月 日



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朝阳市跨行政区河流断面水质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

辽宁省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朝阳市跨行政区河流断面水质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

[朝政办发〔2009〕1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朝阳市跨行政区河流断面水质目标考核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九年三月三日


朝阳市跨行政区河流断面水质
目标考核办法
(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9年3月3日批准发布)

第一条 为落实各级人民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定职责,加强跨行政区河流水环境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辽宁省跨行政区域河流出市断面水质目标考核暂行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跨行政区河流断面(以下简称跨界断面),是指各县(市)区行政区间主要河流的出入界水质断面。
第三条 县(市)区对流经本行政区的河流造成污染的,应当按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标准向市财政缴纳水污染生态补偿金。
跨界断面、考核指标、采样监测频率等需要调整时,由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四条 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跨界断面水质监测评价和水污染生态补偿金核定工作。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所属的环境监测机构负责跨界断面水质监测工作。
市财政每年应列支专项资金用于跨界断面水质监测工作。
第五条 对水质超标、水体污染责任难以确定的跨界断面,采取区域自行申报污染源,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随机抽样监测,按抽测污染源废水超标倍数和抽测企业超标百分数的方法分别核定各有关行政区水污染生态补偿金数额。
原则上,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每次抽测5~10家(申报污染源数小于5家的,抽测2~3家)各行政区申报的污染源,按抽测污染源废水平均超标倍数和抽测超标企业数占总申报企业百分比认定各行政区废水超标倍数和企业超标百分数。
第六条 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监测结果,核定县(市)区政府应缴纳的补偿资金额,并在15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情况报告市政府,通报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抄送市财政部门,由市财政部门在年终结算时一并扣缴。
第七条 市财政部门扣缴的水污染生态补偿金实行专户管理,在“河长”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下专项用于省、市考核断面的下游城市补偿和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工程。
第八条 根据水污染防治要求和治理成本及上游河段(入行政区)来水水质状况,水污染补偿资金收缴标准暂定为:
(一)上游来水达标,下游出界断面水质不达标,断面水质考核指标超标0.5倍及以下,扣缴25万元;每递增超标0.5倍以内(含0.5倍),加罚25万元。
(二)上游来水不达标,下游(出行政区)也不达标,但跨界断面水质改善超过考核目标基数25%的县(市)区,不交纳补偿金。
(三)上游来水不达标,下游(出行政区)也不达标,但跨界断面水质发生恶化的县(市)区,以考核目标为基数,污染加重50%以下,扣缴25万元;污染每递增50%(含50%),加罚25万元。
(四)符合本办法第六条情况的跨界断面,水污染生态补偿金数额:污染源抽测结果平均超标倍数在0.5倍和超标率在50%及以内行政区,每次扣缴该行政区25万元;超标倍数在0.5倍或超标率在50%及以上的行政区,每次扣缴该行政区50万元。
第九条 跨行政区河流断面水质考核工作纳入县(市)区工作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对跨界断面水质考核连续6个月超标的县(市)区,追究有关领导和排污单位法定代表人责任;对全年跨界断面水质考核体优秀,水质明显改善的县(市)区,由市政府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第十条 本办法由朝阳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朝阳市主要河流跨界断面考核表


附件
朝阳市主要河流跨界断面考核表
单位:mg/L
河流名称 断面名称 考核指标 考核目标 监测频次 责任单位
大凌河 王家窝铺 COD 30 每季一次 葫芦岛建昌对照断面
水泉 COD 30 每季一次 喀左县
木城子 COD 30 每季一次 朝阳县
章吉营 COD 30 每月一次 朝阳市、朝阳县、
龙城、双塔、开发区
大凌河
西支 八里堡 COD 20 各水期一次 大凌河西支对照断面
官大海 COD 30 每季一次 凌源市
小城子 COD 30 每季一次 喀左县
第二
牤牛河 梨树沟 COD 30 每季一次 建平县
SS 100
乌兰河硕 COD 30 每季一次 喀左县
SS 100
老虎山河 老虎山大桥 COD 20 每季一次 赤峰敖汉对照断面
SS 70
北沟门 COD 20 每季一次 建平县
SS 70
铁路桥 COD 20 每季一次 朝阳县
SS 70
什家河 召都巴小桥 COD 30 每季一次 朝阳县
SS 100
凉水河 凉水河大桥 COD 30 每季一次 北票市
SS 100
牤牛河 牤牛河大桥 COD 20 每季一次 北票市
SS 70
蒙古营河 蒙古营河桥 COD 30 每季一次 建平县
SS 70
小凌河 松岭门 COD 20 各水期一次 朝阳县


泰安市实施《山东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细则

山东省泰安市人民政府


泰安市人民政府令
(第81号)


《泰安市实施〈山东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细则》业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发布施行 。

 
市 长 耿文清

二00二年四月二十日

 



泰安市实施《山东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细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山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和《山东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凡在我市行政区域内直接从地下或者河流、湖泊、水库取水的,必须按照本实施细则规定缴纳水资源费。

农业灌溉、农村非经营性取水暂不征收水资源费。

第三条 水资源费实行分级征收。
(一)泰安市市区、泰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水资源费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
(二)日取地表水4万立方米以上或者日取地下水2万立方米以上的单位和个人的水资源费,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
(三)日取地表水2万至4万立方米或者日取地下水3千至2万立方米的单位和个人的水资源费,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
(四)日取地表水2万立方米以下或者日取地下水3千立方米以下的单位和个人的水资源费,由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

第四条 水资源费按下列标准征收:
(一)取用地表水的每立方米0.30元。
(二)取用地下水用于公共供水的每立方米0.65元,自备水源取水的每立方米0.75元。
(三)在地下水超采区取用地下水的按本条第(二)项规定标准的2倍征收。超采区范围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公布。
(四)矿坑生产和建设工程施工抽排地下水的每立方米0.13元。利用矿坑排水进行生产建设的,不再重复征收水资源费。

第五条 取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按取水许可有关规定取水。

无取水许可证取水的,除依照有关规定处理外,按征收标准的3倍征收水资源费。

第六条 取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按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装置质量合格的量水计量设施,并按量水计量设施的实际计量数缴纳水资源费。

未按规定装置量水计量设施或者未及时更换已损坏的量水计量设施的,按设计最大取水能力或者取水设备额定流量全时程运行计算缴纳水资源费。

取水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与取水量有关的资料。

第七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月向取水单位和个人送达《山东省水资源费缴款通知书》。取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按通知书规定的期限和数额到指定的银行缴纳水资源费;逾期不缴的,按日加收应缴水资源费额3‰的滞纳金。

第八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水资源费必须持物价部门颁发的收费许可证,并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专用收费票据。

第九条 水资源费实行分级分成管理。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的水资源费的15%由代收银行直接缴入省级财政专户,85%缴入市级财政专户;各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的水资源费的15%由代收银行直接缴入省级财政专户,15%缴入市级财政专户,70%缴入县(市、区)财政专户。

第十条 水资源费用于下列支出:

(一)调水、补源、水源工程等重点水利设施建设;
(二)水资源综合考察、调查评价、监测、规划;
(三)节约用水技术研究、推广及节水项目的补贴;
(四)水资源保护、管理及奖励等。

第十一条 水资源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挪用。财政、物价、审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的监督工作。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规定用途编制年度水资源费使用计划,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执行;用于列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的应当按基本建设程序执行。

水资源费当年有节余的,可结转下年度使用。

第十二条 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确保水资源费足额征收。对应当征收而不征收或者未足额征收的,除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直接征收。

第十三条 违反本实施细则规定,取水单位和个人未按缴款通知书规定缴纳水资源费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对非经营性的处1000元以下罚款;对经营性的处应缴水资源费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第十四条 违反本实施细则规定,取水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非经营性的处1000元以下罚款;对经营性的处5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规定装置量水设施或者未更换已损坏的量水设施的;
(二)未如实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与取水量有关资料的;
(三)拒绝、阻碍水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检查量水计量设施的。

第十五条 取水单位和个人对征收水资源费和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起诉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六条 截留、挪用、越权征收水资源费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依法给予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1992年市政府第26号令《泰安市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自同日起停止执行。